辉煌往昔
曾经,伯利恒钢铁厂是世界第二大钢铁帝国,它象征着美国制造业的领导地位。那时,美国社会普遍相信天道酬勤,出身底层的施瓦布依靠自身能力成为建筑公司经理,还成了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副手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,伯利恒迅速发展,它不仅是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,还是最大的造船厂。
崛起历程
早期,美国钢铁制造业发展速度很快。像施瓦布这样的人才持续涌现,促使行业取得进步。伯利恒钢铁厂在时代潮流里抓住机会,借助参与战争订单等途径,规模持续扩大,慢慢发展成为行业巨头,在世界钢铁领域占有重要地位,成为美国制造业繁荣的一个象征。
困境初现
20年后,日本钢铁兴起,开始在世界市场打败伯利恒公司,伯利恒的工人与高管是行业顶尖人才,然而数十年经营模式没有改变,逐渐落后,二战结束后,订单减少,女工被解雇,只是男工工资保持不变。
工会纷争
朝鲜战争的时候,美国对物价进行管控,还控制了钢铁价格以及工人薪水。1952年,在工会的串联之下,钢铁工人打算举行全国性的大罢工。那时朝鲜的战斗正激烈,工会的这一行为使美国高层陷入了困境,然而资本家却坚持要涨价。美国钢铁行业工会的战斗力很强,致使钢铁企业不断败退,并且工人薪资的涨幅比其他传统制造业还要高。
衰退危机
1977年,全球化浪潮涌来,伯利恒公司面临日本、欧洲廉价钢材的冲击,于是关闭了落后工厂,还进行了裁员。1982年,该公司又遇上退休员工过多、技术更新缓慢的问题。1988年,它依靠政府保护才暂时实现盈利。此后,一直在重组和停业之间苦苦挣扎,最终渐渐退出了世界舞台。
走向末路
20世纪的最后10年,伯利恒钢铁厂的危机越来越严重,一直难以摆脱劳动章程的束缚,直到有了收购计划,钢铁工会才同意让国际钢铁集团进行修改。如今,曾经辉煌的伯利恒钢铁厂已变成了赌场。《财富》曾提出疑问,要是杰克•韦尔奇在四五十年前来,能不能拯救它。以它为代表的美国钢铁行业,反映出人类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,不同力量之间会相互博弈。就如同纽柯钢铁公司,它当年借助电弧法发展起来,进而取代了伯利恒,如今在面对中国企业冲击的情况下,变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支持者,特朗普重塑制造业以及伯利恒的衰败给全球敲响了警钟。